ESG 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
善舉不停,永續共贏!
富田以「全亞洲最好的電動載具動力系統及工業馬達技術及製造服務業者」為目標,為提供產業乾淨生產環境,全新研發多款能更加節約能源的馬達,降低產品單位造價,提升產業競爭力,善盡環境保護與地球永續責任,發揮協同互助與分享,創造共贏。
06.
友善職場

富田電機秉持「以人為本」的核心價值,致力於打造友善、健康且具包容性的職場環境,以人才為企業永續發展的基石。面對人工智慧技術的快速變革,公司持續強化研發創新動能,擴大團隊規模,2024年員工總數達450人,其中新進人員51名,集中於研發與技術領域,展現對創新與技術深耕的決心。

在人才培育方面,公司透過系統化訓練機制與多元課程設計,提升員工職能,並於2024年通過勞動部TTQS銅牌認證,確保培訓品質。薪酬福利制度兼具市場競爭力與公平性,2024年非主管職員工平均年薪達53.5萬元,並積極落實性別平等,縮小薪酬差距。此外,公司依法保障育嬰留職停薪權益,2024年申請率達65%,復職率更達100%,體現對工作與家庭平衡的支持。

職業安全衛生是公司的重要承諾,透過ISO 45001管理系統與定期演練,2024年職災發生率顯著下降。健康促進措施涵蓋定期健檢、臨廠護理服務及多元活動,全面關懷員工身心福祉。富田電機亦導入RBA責任商業聯盟標準,取得銀級認證,彰顯其在勞工權益、職安衛與環境保護的卓越實踐。

透過這些具體作為,富田電機不僅建立信任與共榮的勞資關係,更為企業永續經營奠定堅實基礎。

人才厚植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員工總數為450人,包含有51名新進同仁加入,主要集中於研發與技術領域,反映出公司對創新與技術研發持續投入的決心。以下為近三年人力結構分布:

近三年員工總人數暨性別人數分圖
近三年員工總人數暨性別人數分圖
新進/離職人數
員工新進人數
統計 / 年度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總數 比例 總數 比例 總數 比例
年齡 未滿30歲 117人 41.34% 158人 45.66% 12人 23.53%
≧30歲 ≦51歲 157人 55.48% 179人 51.74% 35人 68.63%
51歲以上 9人 3.18% 9人 2.60% 4人 7.84%
性別 197人 69.61% 261人 75.43% 29人 56.86%
86人 30.39% 85人 24.57% 22人 43.14%
員工離職人數
統計 / 年度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總數 比例 總數 比例 總數 比例
年齡 未滿30歲 45人 27.44% 71人 33.33% 84人 34.01%
≧30歲 ≦51歲 110人 67.07% 129人 60.56% 159人 64.37%
51歲以上 9人 5.49% 13人 6.11% 4人 1.62%
性別 115人 70.12% 152人 71.67% 178人 72.06%
49人 29.88% 61人 28.64% 69人 27.94%
備註:
離職率 = (當年度各類別員工人數 / 當年度總離職人數) × 100%
留職停薪

本公司依據政府法令規定,只要員工符合申請資格不論性別均可申請。近年申請留職停薪人數、申請率與復職率的統計如下:

年度 性別 符合育嬰假
申請資格人數
(A)
實際申請人數
(B)
申請率 (B/A)
(%)
年度
待復職人數
(C)
實際申請
復職人數
(D)
復職率
(D/C)
(%)
2022 女性 11 7 63.60% 6 5 83.30%
男性 21 6 28.60% 2 2 100%
合計 32 13 40.60% 8 7 87.50%
2023 女性 13 3 23.10% 5 2 40.00%
男性 28 1 3.60% 4 4 100%
合計 41 4 12.90% 9 6 66.70%
2024 女性 10 9 90% 2 2 100%
男性 10 4 40% 3 3 100%
合計 20 13 65% 5 5 100%
● 依《性別工作平等法》第16條規定,每一子女三歲前,員工可申請育嬰留職停薪,適用對象不分性別。
● 公司積極保障員工照顧家庭與職涯發展的平衡,並鼓勵依法復職後穩定就業。
非本公司員工工作者資訊

為確保廠區營運安全與設施維護品質,富田電機委外辦理部分支持性業務,涵蓋保全、清潔、設備保養與消防等項目,涉及之非員工工作者資訊如下:

委外項目 承攬人數 工作內容摘要
廠區保全 3人 • 進出人員與訪客登記、管制管理
• 車輛引導與出入口指揮、廠區巡邏與安全維護
• 廠區周邊監控,預防火災、竊盜等風險
廠區清潔管理 1人 • 總公司公共區域之日常清潔
• 簡易玻璃擦拭與清潔工具維護管理
電梯保養 2人 • 負責豐洲、豐工廠及銅科二廠之電梯設備定期保養與維修
用電設備保養 2人 • 負責豐洲、豐工廠及銅科廠區(含二廠)之高低壓電力設備維護
消防設備與業務 4人 • 消防設備之定期檢測與維修保養
• 年度消防申報與法規檢查
• 協助廠區區劃調整與消防配置作業
人才培育
訓練成果分析

2024年度各類員工訓練統計如下表:

類別 訓練時數(h) 人數(人) 平均訓練時數(h)
管理階層 736.5 64 11.5
間接人員(非管理階層) 1410.5 230 6.13
直接人員 805 156 5.16
訓練參與廣泛,各職級員工皆展現高度學習意願與積極參與,亦有助於強化整體組織效能。
培訓制度品質認證

在制度面,富田電機於2024年通過勞動部「人才發展品質管理系統(TTQS)」銅牌評鑑如右圖,取得正式證書,顯示本公司在訓練規劃、執行、追蹤與成效管理等方面皆具備專業體系,為永續發展奠定紮實基礎相關事蹟如下圖。

「人才發展品質管理系統(TTQS)」銅牌評鑑
薪酬福利
薪酬政策

非主管職全時員工年度薪資統計(台籍課級以下)

年度 薪資平均數
單位(新台幣:元)
薪資中位數
單位(新台幣:元)
非擔任主管職務之
全時員工人數
2022 429,658 454,608 363
2023 427,498 450,155 432
2024 535,337 489,683 326
⧫ 2024年薪資平均數提升,主要來自於人力結構調整與高職能人員占比增加。
性別薪酬比率(女性:男性)
類別
項目
項目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月薪比率 年薪比率 月薪比率 年薪比率 月薪比率 年薪比率
女:男 女:男 女:男 女:男 女:男 女:男
職類 生產職 1:1.04 1:1.05 1:1.03 1:1.04 1:1.05 1:1.06
管理職 1:1.15 1:1.15 1:1.13 1:1.12 1:1.11 1:1.13
研發職 1:1.15 1:1.17 1:1.24 1:1.23 1:1.15 1:1.15
註:薪資比率反映職級、年資與專業背景差異,非基於性別之待遇差異。公司將持續優化人才晉升與任用制度,強化性別平等落實。
員工福利

依政府法令給予員工休假制度與各項保險權利外,進一步增加各項福利措施(如下表)

福利項目 說明 積極作為
保險方案 規劃團體保險,包含意外傷害險、意外醫療險、住院醫療險、海外商務旅行平安險 入職即加保
員工健康促進措施 公司定期提供健康檢查服務 • 醫護人員駐廠服務
• 在職員工每年健檢
員工福利設施 依據員工安全、便利等需求設置 • 提供免費停車場
• 工作安全帽/鞋發放
員工交流與職場凝聚 促進員工交流與團隊凝聚,營造正向職場氛圍 • 不定期聚餐(全額補助)
• 舉辦尾牙
• 開工摸彩
職工福利委員會 有計畫地推動各項員工福利措施 • 婚喪喜慶補助
• 旅遊補助
員工權益
勞資會議

富田電機重視員工的意見表達與參與權,依據《勞動基準法》與相關法令,建構制度化、雙向且具代表性的勞資溝通機制,致力於建立公平、透明、互信的勞資關係。

法定溝通組織設置與代表構成(2024年)
溝通組織名稱 勞方 代表人數 資方 代表人數 組織功能簡述
勞資會議 5 5 協調勞資關係
※ 勞方代表由全體員工選舉產生,設有性別保障名額,以確保各類勞工聲音均能被代表。
匿名意見反映與申訴管道
機制類型 說明
員工意見箱 設置於隱私性地點,供員工匿名投遞建議、反映問題
電子信箱 提供即時書面溝通管道,利於記錄與快速反饋
意見反映處理成效
年度 接獲意見件數 結案件數 處理回覆比率
2022年 1件 1件 100%
2023年 5件 5件 100%
2024年 1件 1件 100%
※ 以上所有案件均已如期辦理結案,並提供當事人處理結果回饋。
人權管理
人權教育訓練制度

本公司設有完整的人權教育訓練機制,將員工人權意識內化為企業文化核心,確保政策傳達到位並有效執行:

學習成效驗證:
  每位員工須完成課後測驗(40題,80分及格),若未達標需補訓,確保知識充分理解。

落實成果與稽核成效(2022–2024年)如下表
管理指標 結果
是否聘用童工
是否發生強迫或非自願勞動事件
是否發生歧視或性別差別待遇
是否禁止自由結社
新進員工人權訓練通過率 100%
退休管理
退休制度依據
制度類型 依據法規 適用對象
舊制退休金 勞動基準法 2005年前原適用者
新制退休金 勞工退休金條例 2005年以後新進員工
老年給付 勞工保險條例 所有投保勞保之員工
退休資格與請領條件
制度類型 依據法規 適用對象
舊制退休金 勞動基準法 2005年前原適用者
新制退休金 勞工退休金條例 2005年以後新進員工
老年給付 勞工保險條例 所有投保勞保之員工
提繳與給付摘要
項目 說明
提繳機制 公司依法提繳6%薪資至個人退休金專戶
員工自願提繳 上限6%;依個人意願參與
退休給付標準 每年2基數,15年後每年1基數,最高45基數
老年年金計算 每年0.775%~1.55%月薪;增前/定給付調整 ±4%/年
近三年退休人數統計
年度 申請退休人數
2022 1
2023 4
2024 1
職業安全衛生
安全守護

針對風險與機會進行評估、改善或管制,提升職安衛績效,降低職安衛風險。於2022年完成ISO 45001系統轉版並取得第三方驗證證書(如下圖),我們持續監督職安衛查核,落實職安衛政策。

ISO 14001:2015
安全健康的法定專業證照人員

所有專業人員皆依法取得法定證照,並達成100%定期回訓合格率(如下表)

證照類別 是否設置 回訓完成率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員(乙級) 100%
安全衛生業務主管(甲種) 100%
防火管理員 100%
急救人員 100%
勞工健康服務護理人員(臨床) 100%
職業安全衛生教育訓練

近三年教育訓練班次、參與人數與總時數,反映本公司持續擴大培訓規模與強化訓練效能(如下表)

訓練類別 / 年度時數等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班次 人數 時數 總時數 班次 人數 時數 總時數 班次 人數 時數 總時數
新進員工一般安全教育訓練 12 257 3 771 35 273 3 819 21 48 3 144
在職員工安衛教育訓練 8 398 13 5,174 12 442 15 6,630 25 816 33 26,928
安衛內部稽核員教育訓練 2 25 6 150 6 65 15 975 3 30 15 450
緊急應變教育訓練 2 508 4 2,032 2 641 4 2,564 6 520 4 2,080
總計 24 1,188 26 8,127 55 1,421 37 10,988 55 1,414 55 29,602
平均人時 16.0 17.1 65.7
備註:平均人時 = 總時數 / 當年年底總人數
職業安全衛生體系與自主檢查及管理

本公司依法確保所有作業環境符合國內法規與國際標準,落實職場安全與員工健康保障。職安衛體系涵蓋下列重點管理面向(如下表)

管理面向 管理內容
管理制度與作業機制
  • 建立職安衛管理制度,導入 PDCA 循環
  • 設有專責安衛單位,定期召開管理會議
  • 辦理作業環境測定與災害統計分析
自主檢查與風險管控
  • 實施設備自主檢查與預防保養
  • 執行內部查核與危害追蹤改善
  • 危害風險識別與分級控管
  • 提供 PPE 並落實教育訓練
教育訓練與證照管理
  • 新進人員完成職前訓練
  • 定期辦理在職安全教育
  • 特殊作業人員持證並定期回訓
  • 辦理緊急應變與逃生演練
健康照護與災害處置
  • 辦理健康檢查並依風險分級管理
  • 提供臨廠護理與醫療照護
  • 發生災害時立即通報應變並進行根因分析與改善
承攬商與高風險作業管理
  • 建立承攬商入廠安全審查制度
  • 落實施工前教育訓練與風險評估
  • 實施化學品 GHS 標示與儲存
  • 定期災害與消防演練
硬體設施規劃與查核
  • 依據法規與標準進行安全設施規劃設計
  • 稽核單位執行施工期間查核與完工檢點
  • 定期巡檢與風險評估確保設施安全
作業環境測定

針對異常區域進行工程控制與行政管理改善。執行成果(如下表)

年度 作業環境測定 完成率
2022 8 100%
2023 8 100%
2024 8 100%
緊急應變與演練

各廠區皆設置自衛消防編組,分工涵蓋指揮、通報、救援、疏散、防災與醫護等角色。

2024年起,除延續傳統火災與化學品洩漏演練外,新增地震、水患及疫情等災害模擬訓練,提升對複合性風險的應變彈性。災害演練實施重點包括:

火災與爆炸模擬(化學倉儲區、辦公區等)
化學品洩漏處置與撤離
地震發生後的緊急疏散與人員清查流程
廠區周邊水患模擬、重要設備防水措施演練
疫情傳染應變,含進出人員控管、隔離路線演練與防疫物資啟動

化學品洩漏處置與撤離 滅火防災演練 地震演緊急演練
化學品洩漏處置與撤離 滅火防災演練 地震演緊急演練
疫情傳染應變 疏散至集合地 急救訓練處置
疫情傳染應變 疏散至集合地 急救訓練處置
職業災害管理

最近三年職災統計(如下表)

2024年職災通報1件,FR=3.68、SR=14.73、FSI=0.23
職業傷害比率/指數 2023 2024 趨勢 備註
通報件數 1 0 職災統計(排除交通意外)
● 失能傷害頻率(FR)=失能傷害總次數/工作小時×1,000,000
● 失能傷害嚴重率(SR)=失能傷害總損失日數(排除死亡人數)/工作小時×1,000,000
● 綜合傷害指數(FSI)= √(失能傷害頻率×失能傷害嚴重率/1000)
● 職業傷害造成的死亡比率=職業傷害所造成死亡人數/工作小時×1,000,000
失能傷害頻率(FR) 7.7 3.68
失能傷害嚴重率(SR) 104.44 14.73
綜合傷害指數(FSI) 0.90 0.23
職業傷害造成死亡比率 0 0 -
2023年度報告中,反黃區域僅納入銅科一、二廠數據,未涵蓋全廠區,因此相關數值進行修正。
內部安全衛生查核

針對各單位日常作業進行五大重點稽核(包括化學品、機械設備、現場環境、消防設備及廢棄物處置等)如下表。

年度 查核現場部門數 缺失事項 化學品 機械設備/現場環境 消防設備 其他
2022 15 5 - - - 5
2023 16 31 3 9 1 18
2024 16 15 4 5 1 5
健康促進
定期健康檢查:(如下圖)

本公司依據不同作業風險等級,每年為員工安排一般健康體檢及特殊體檢,涵蓋基本的身體檢查、血液檢驗、影像學檢查等項目。此外,配合政府健康政策,納入B型肝炎、C型肝炎篩檢及口腔癌篩檢計畫,協助員工早期發現潛在健康問題,提升疾病預防與治療的及時性。

定期健康檢查
健康服務項目 是否執行 備註
定期健康檢查 含特殊作業人員體檢
臨廠健康諮詢 定期由合格護理人員駐廠
個案健康追蹤 配合健康管理師/外部資源追蹤
健康促進活動 年度舉辦健康講座與宣導
責任商業聯盟(RBA)制度導入與驗證

導入成果摘要如下:

成立 ESG × RBA 跨部門小組,完成全廠風險盤點與內部差距改善。
完成 RBA 自我評估問卷(SAQ)及供應商資料收集。
由第三方稽核機構依 VAP(Validated Audit Process)進行現場稽核。
稽核後針對部分弱項如員工參與機制與職業健康教育執行強化改善。
通過改善計畫後,於 2024 年第 3 季取得銀級認證證書(Silver Certificate)(如下圖)。

銀級認證證書(Silver Certificate)

本次銀級認證為公司邁向責任供應鏈治理的重要起點。我們預計於 2025~2026 年持續強化人權影響評估(HRIA)、供應商稽核制度與內部教育訓練覆蓋率,朝向更高等級認證邁進,並擴大制度覆蓋至關鍵供應商與全球據點。